員工風采

盡責守“滬”
發布日期:2022-05-31 信息來源:中國海洋石油報 字號:[ ]
分享到:

為助力上海戰“疫”,4月初,北大醫療海洋石油醫院醫療隊再出征,派遣援滬醫療隊馳援上海,進入新國博方艙醫院開展工作。這支由12人組成的年輕團隊,平均年齡不到30歲。他們不僅要負責方艙醫院中四個艙的核酸檢測工作,同時還承擔支援社區篩查和方艙醫院相關區域管理工作。50多個日夜,他們用堅守擔起責任,用青春點亮希望。

一份在方艙的工作記錄

代秋炯是北大醫療海洋石油醫院的一名神經內科護士,是此次援滬醫療隊的隊員之一。進入方艙工作後,她在忙碌之餘寫下自己的工作日常,也記錄下患者帶給她的感動。

“早上啃了點兒麵包,6:30出發前往方艙。今天的班次是8:00-14:00,要給患者辦理出入院手續,工作量很大,為確保工作順利進行,我們提前做好了分工。”

“接到寶山區車輛20分鍾後到達的消息,我們立即核對患者姓名、地區,通知完C1、C2艙,穿越無數走廊到了B2艙,這一遍下來防護服裏的衣服早已汗透,麵屏也模糊不清。”

“14:40我走出方艙,迎麵而來的是明媚的陽光和清澈的藍天,耀眼的光芒像觸角一樣地探尋這座不再陌生的城市,明媚的陽光終會照亮這裏。”

即便在方艙的工作很累,當聽到患者說“你們辛苦了,祝你們也早日回家”,當看到出艙患者臉上的喜悅時,代秋炯覺得自己又充滿了力量。跟他們揮手告別後,她又轉身投入忙碌的工作。

一封“暖哭”的家書

4月7日,是北大醫療海洋石油醫院援滬醫療隊到達上海的第5天。

忙碌之餘,領隊醫生趙博文收到了女兒用微信發來的一封家書,字裏行間盡是關心和想念。

親愛的爸爸:

起初,我並不希望您去上海,一是不想讓您處在危險環境中,二是想讓您多陪陪我。但看到您堅毅的眼神與自告奮勇的樣子,我改變了想法。我們一家暫時的分離,能換來更多人的健康幸福,是很值得的。

您不在的這段時間裏,我會好好上課、好好學習。現在我們都很好,等著您勝利凱旋。

祝您身體健康!早日平安歸來!

梓崢

趙博文所在的醫療隊承擔著上海社區大篩、方艙內核酸采樣、艙內治療護理工作。自出征那天開始,他就和同事一起投入到緊張的援滬醫療工作中。深夜,看到女兒在信中說的“現在我們都很好,等著您勝利凱旋。”那句話時,他還是心頭一酸,眼眶濕潤,於是提筆寫了一封回信。

好孩子:

看到你對爸爸的理解,我很欣慰,感覺我的小姑娘已經長大了!我知道你擔心爸爸的健康,相信我,爸爸是醫生,有著豐富的抗疫醫療經驗,在我們的背後還有充足的醫療物資裝備保障。

爸爸此次馳援上海,是出於一個醫生的責任。責任就是你必須去做,必須負責,而且必須做好的事情!我想讓你知道,像往常一樣陪在你的身邊,陪你玩鬧,給你檢查功課是爸爸愛你的一種方式。而以自己的行動,教會你不怕困難、勇敢擔當,是爸爸愛你的另一種方式。

疫情當前,紙短情長,張開雙臂隔空擁抱你,我親愛的孩子!

愛你的爸爸

一對戰“疫”夫妻檔

因為抗擊新冠疫情的使命,一對夫妻,用兩份異地堅守,彼此鼓勵。

妻子劉健,是北大醫療海洋石油醫院的手術室主管護師,曾多次前往天津市區及渤b体育田的海上平台開展核酸檢測工作。她的丈夫賈焉,是中b体育服采辦共享中心天津分中心負責安全管理的員工,在單位抓安全工作出了名的愛“較真兒”。

這次援滬任務,她主動請纓,由於時間緊、任務重,出發前她甚至未能與兩個女兒好好道別。剛到一線,就立刻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,高效率、高頻次地承擔著核酸采集工作。

助力單位抗疫,他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同事們防護事項,“辦公室裏也要戴好口罩!”“核酸檢測園區就有!”這種無時無刻的關心,讓同事們心裏倍感踏實。

4月,他們所居住的小區出現了確診病例,賈焉根據疫情管控政策要求進行居家隔離。妻子不在身邊,他一邊居家忙工作,一邊照顧兩個孩子。忙起來,小兩口隻有到了深夜,才有空閑聊上幾句,相互打氣,甚至有時候就是發幾個表情包,他說:“夫妻間的默契往往就是這樣,雖然分隔兩地,但我們倆目標一致,就是戰勝疫情。”(張妍 雷珊 王蕊 郭旭) 




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

目的地搜索
返回
盡責守“滬”
發布日期:2022-05-31 信息來源:中國海洋石油報

為助力上海戰“疫”,4月初,北大醫療海洋石油醫院醫療隊再出征,派遣援滬醫療隊馳援上海,進入新國博方艙醫院開展工作。這支由12人組成的年輕團隊,平均年齡不到30歲。他們不僅要負責方艙醫院中四個艙的核酸檢測工作,同時還承擔支援社區篩查和方艙醫院相關區域管理工作。50多個日夜,他們用堅守擔起責任,用青春點亮希望。

一份在方艙的工作記錄

代秋炯是北大醫療海洋石油醫院的一名神經內科護士,是此次援滬醫療隊的隊員之一。進入方艙工作後,她在忙碌之餘寫下自己的工作日常,也記錄下患者帶給她的感動。

“早上啃了點兒麵包,6:30出發前往方艙。今天的班次是8:00-14:00,要給患者辦理出入院手續,工作量很大,為確保工作順利進行,我們提前做好了分工。”

“接到寶山區車輛20分鍾後到達的消息,我們立即核對患者姓名、地區,通知完C1、C2艙,穿越無數走廊到了B2艙,這一遍下來防護服裏的衣服早已汗透,麵屏也模糊不清。”

“14:40我走出方艙,迎麵而來的是明媚的陽光和清澈的藍天,耀眼的光芒像觸角一樣地探尋這座不再陌生的城市,明媚的陽光終會照亮這裏。”

即便在方艙的工作很累,當聽到患者說“你們辛苦了,祝你們也早日回家”,當看到出艙患者臉上的喜悅時,代秋炯覺得自己又充滿了力量。跟他們揮手告別後,她又轉身投入忙碌的工作。

一封“暖哭”的家書

4月7日,是北大醫療海洋石油醫院援滬醫療隊到達上海的第5天。

忙碌之餘,領隊醫生趙博文收到了女兒用微信發來的一封家書,字裏行間盡是關心和想念。

親愛的爸爸:

起初,我並不希望您去上海,一是不想讓您處在危險環境中,二是想讓您多陪陪我。但看到您堅毅的眼神與自告奮勇的樣子,我改變了想法。我們一家暫時的分離,能換來更多人的健康幸福,是很值得的。

您不在的這段時間裏,我會好好上課、好好學習。現在我們都很好,等著您勝利凱旋。

祝您身體健康!早日平安歸來!

梓崢

趙博文所在的醫療隊承擔著上海社區大篩、方艙內核酸采樣、艙內治療護理工作。自出征那天開始,他就和同事一起投入到緊張的援滬醫療工作中。深夜,看到女兒在信中說的“現在我們都很好,等著您勝利凱旋。”那句話時,他還是心頭一酸,眼眶濕潤,於是提筆寫了一封回信。

好孩子:

看到你對爸爸的理解,我很欣慰,感覺我的小姑娘已經長大了!我知道你擔心爸爸的健康,相信我,爸爸是醫生,有著豐富的抗疫醫療經驗,在我們的背後還有充足的醫療物資裝備保障。

爸爸此次馳援上海,是出於一個醫生的責任。責任就是你必須去做,必須負責,而且必須做好的事情!我想讓你知道,像往常一樣陪在你的身邊,陪你玩鬧,給你檢查功課是爸爸愛你的一種方式。而以自己的行動,教會你不怕困難、勇敢擔當,是爸爸愛你的另一種方式。

疫情當前,紙短情長,張開雙臂隔空擁抱你,我親愛的孩子!

愛你的爸爸

一對戰“疫”夫妻檔

因為抗擊新冠疫情的使命,一對夫妻,用兩份異地堅守,彼此鼓勵。

妻子劉健,是北大醫療海洋石油醫院的手術室主管護師,曾多次前往天津市區及渤b体育田的海上平台開展核酸檢測工作。她的丈夫賈焉,是中b体育服采辦共享中心天津分中心負責安全管理的員工,在單位抓安全工作出了名的愛“較真兒”。

這次援滬任務,她主動請纓,由於時間緊、任務重,出發前她甚至未能與兩個女兒好好道別。剛到一線,就立刻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,高效率、高頻次地承擔著核酸采集工作。

助力單位抗疫,他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同事們防護事項,“辦公室裏也要戴好口罩!”“核酸檢測園區就有!”這種無時無刻的關心,讓同事們心裏倍感踏實。

4月,他們所居住的小區出現了確診病例,賈焉根據疫情管控政策要求進行居家隔離。妻子不在身邊,他一邊居家忙工作,一邊照顧兩個孩子。忙起來,小兩口隻有到了深夜,才有空閑聊上幾句,相互打氣,甚至有時候就是發幾個表情包,他說:“夫妻間的默契往往就是這樣,雖然分隔兩地,但我們倆目標一致,就是戰勝疫情。”(張妍 雷珊 王蕊 郭旭) 


分享到: